第171章观音庙
忽遇赛夫人,不见江南在侧,倒有几分稀奇。
今日和风徐徐,有人为伴登山欺负倒是享受,夏商拱手:“倒不是为了祈福,只是为了找人。”
“真是巧了,民妇也是去找人的。既如此,不如同往”
“甚好。”
言语间,夏商、小月、赛夫人、小青便走在一起,跟着漫长的人流一点点往山上去。
赛夫人的脸色淡淡,仪态自若地听着丰腴的胸,漫不经心地问着一些话。
“听将江南说,夏先生被山匪所劫,经历好一番风波才回来的。不知有何凶险没有”
夏商扬了扬手:“便是如此。”、
赛夫人请瞥一眼,见夏商的伤微微蹙眉,眼中关切一闪即逝,却不再说了。
两人从山脚到山腰,行了半个时辰,言语三两句。
不知为何,感觉许久不见,两人似乎生疏了许多,但又能感觉大赛夫人对夏商似乎跟别人有些不同,仿佛有一种不似他人的亲近。若有若无的味道让人感觉舒适,行至观音庙也不觉得累。
赛夫人似约了人,在庙门口草草说了几句去了他出。
夏商见赛夫人走远,才从衣袖中拿出了写有判词的小纸条。
今日来观音庙一是看看夫人过得如何,二是想听听小纸条上的判词究竟该怎么解
“咚咚”
庙里的传来了低沉的钟声,不知从何而来,如山神的呼吸,沉沉地,让人心神清明。
看看日头,应该是到了庙里的师父们吃斋饭的时候了。
同在庙门口准备祈福的香客们都不免叹息,因为庙里的吃饭时间很长,足足一个时辰,期间除了跟菩萨上香之外,庙里的所有活动都要暂停。
观音庙应不仅仅是观音庙,佛墙围着山腰不知框下了耳多大的地貌,一座搞过一座的庙宇佛塔聚集一起形成了一片世俗之人朝圣之地,也成了扬州附近收纳僧侣最多的地方之一。以前这里只有一座观音庙,又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,如今已经有了一百零八座佛堂,供奉着各方神佛。
之所以还用观音庙来称呼,主要还是大家的已经习惯了,而且来这里朝拜菩萨的人最多。
夏商正对的便是最古老的那座观音庙,庙门不大,看得到多次翻修的痕迹,却也无法掩盖岁月的痕迹。
穿过庙门是十级石梯,石梯之上有近两百平的诵经台,台上百十个蒲团整齐陈列着,正有数十香客端坐其上,聆听着台上的半百禅师敲着木鱼,传播禅音。
“少爷,这是观音庙午膳传统,师父们吃斋,香客便在此听禅,我们要不要在这儿坐坐”
天上的老禅师念得经文不清不楚,也不知念的是什么只觉有三三两两的蚊虫在耳边“嗡嗡嗡”叫个不停,让人好生烦恼。
夏商都听不得,小月这丫头的性子还说这样一番话
“这嘀嘀咕咕的,没有一字听得明白,你这顽劣的丫头还听这种不觉着烦”
“少爷,这话可乱说不得夫人上次说了,不能口出污秽,这里到处都是菩萨,保不准就被菩萨听了去,求愿就不灵的。”
小月说得有板有眼,夏商听得苦笑连连,不停地摇头:“罢了罢了,变不说了。不过我宁愿去庙里面上柱香。”
诵经台背后便是庙子的门,仍有稀稀落落的香客进进出出。
庙门口有小师父守着高香,种类不一,从十文钱到十两银子不等。
来都来了,夏商也想进去看看,便买了一组香,去里面给供着的菩萨点上。
庙里面没什么特别,空间也很只是供奉的观音像极其逼真,世间少有。
小月在外面候着,等少爷上香出来之后上前道:“少爷,小月去打听了,都不知道夫人在哪儿。好多管事的师父都在吃饭,看样子要等一等。”
夏商点点头,左右看了看,即无事可做,那边先逛一逛庙子,权当一次旅游罢了。
来观光的香客也不少,一些小和尚捧着各种佛珠在人群中穿行,见人便说一番买佛珠就能被菩萨保佑之类云云。
夏商抓住了一个小和尚,给了他一些碎银子,不是买佛珠,只是要他当导游,讲一讲观音庙的景点。
小和尚很欢喜,带着夏商从老佛堂开始一路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庙宇,讲解每一座佛堂的由来,又说了些神佛的传说。
夏商听了不感冒,小月却听得津津有味。
一路行了小半时辰,三人又回到了老观音庙的地方。
诵经台上的老禅师还在传道,夏商却已将整个观音庙给走了一圈。
经过一圈了解,夏商觉得小和尚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,便问他关于解签的事宜。
从小和尚口中得知,老观音庙里只能上香,解签要去新修的大观音庙去,那里人更多,有专门解签的师父。
夏商将小纸条拿出来:“小师父,你看看这一首判词如何理解”
“勒马持鞭直过来,半有忧患半有灾。恰似遭火焚烧屋,天降时雨荡成会。”小和尚念着,有模有样地直摇头,“不好不好这可不是个好签。”
“怎么说”
小和尚挠头:“不知晓。”
“那便谢了,还是去大观音庙里去看看吧。”
夏商要走,小和尚却一把拉住他:“哎哎哎我直说不知晓,却不没说不知道怎么化解。你再给我五钱银子,我便告你破解之法。”
“哦小师父还懂得破解之法”
“那是自然”
五钱银子不多,夏商也不再对方真假,给了小和尚五钱银子。
拿着银子,小和尚眉开眼笑:“两位施主跟我来。”
庙外不远处,临着上山的主道有一条被树荫遮蔽的小路,藏在密林之间,不易被人察觉,路上又是碎石青苔,幽暗之中潮气很重,显然是极少有人走过的。
小和尚指着这条道:“两位施主,此路名曰十八弯,从山口到这里共有十八道弯折,地势起伏不定,非常难走。若要消灾解难,便从此路自山脚起,一路三拜九叩到庙门,任何灾厄便随烟云散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