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纸判词
一夜无话。
清晨起来夏商的精神好了很多。
似乎是起得晚了些,秦怀柔和小月一起帮夏商束发穿衣。
一阵忙活后,又吃了些米粥,就在东厢客厅坐着了。
原来那柳家姑娘已被接来了家里一会儿,待夏商这边准备好之后,才由下人去通知。
不一会儿,一位一身红妆的年轻女子便在两个小丫鬟的搀送下到了门前。
衣裳简单低调,红色中不带过多的装饰,虽是浓妆艳抹,但发饰上没有过多的金银簪子。
因为是妾室,所以不能有礼乐,进家门也不是走的正门,是从后院直接送到东厢。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老爷和夫人奉茶问安,以后的日子里也少不了做这样的事。
柳如烟低着头,似有些紧张,又有些拘谨,捧着茶盏的小手有些抖。
先到了夏商跟前,半跪地上,恭敬送上:“老爷,万安。”
“老爷”夏商呛了一口,眉毛的愁得跟麻花似的,“叫少爷”
“家无长者,又立姬妾,当叫老爷。”柳如烟淡淡道。
“哎呀,我让你叫少爷就叫少爷老爷老爷的难听死了。”
夏商感觉此女有些刻板,有些烦躁,语气重了两分。
柳如烟初来乍到,心中忐忑,被夏商一喝,吓得差点儿打翻了茶水,连连称是:“是是是,少爷,以后贱妾便叫少爷。少爷请用茶。”
柳如烟怕极了,若是夫君不接茶该如何是好
好在夏商是接过了茶盏,轻轻抿了一口。
说起来,古代的妾室还是挺可怜的,虽也是主子,但却也是下人,总是要低正室一等。
若是个真心喜欢的女子,将之娶回家中,遭受这种不公待遇,夏商肯定会越发疼爱。只可惜此女一点感情都没有,不认识、不知道、不喜欢度多方的负面情绪交叠一起,让夏商对这个女人并没有太多感觉,只是机械式地应付着,可说是正眼都不曾瞧一下。
倒是秦怀柔很是喜欢,从柳如烟手中接过茶盏,抿一口,笑眯眯地回应道:“如烟,以后咱们就是姐妹,是一家人了。”
“嗯。”柳如烟腼腆地应了声,感激地看着秦怀柔,又担忧地看了夏商一眼。
却发现自己从帮过的男人根本没看自己,不由得锁了烟云一样的秀眉。
简单的茶礼后,柳如烟跟随嫁的丫鬟回了新厢阁,带着一丝忧虑一丝期待默默地待着夜幕降临。
见新来的妹妹走了,秦怀柔便收敛了庄重,和夏商言语了几句,回房换上素衣准备往观音庙去还愿。
夫人心意已决,夏商心知劝也无用,便一路相送把夫人请上了出城的车驾。
这一去得分别百日,足足三月有余,夏商浑身不适滋味,想想夜里没个暖人儿抱着如何安睡而且,来夏家许久,早习惯了有秦怀柔的日子,不晓得她走了后家里是什么滋味
夏商终是不舍,眼看车驾即将启程,娇俏的人儿掀开车帘朝自己道别,明知不会有结果却还是忍不住开口:“夫人,还是不去了吧百日时光,遥遥无期,家里诸事没个人打点,如何好得”
秦怀柔心知肚明,明白相公舍不得自己,偏生要说得体面些,好笑又感动,目光灼灼回以微笑:“相公勿念,妾身已交付家务于小月和雅芝,新来的如烟妹妹是个聪慧能干的人儿,也能帮着打点。只是只是若相公想了,便来观音庙看看,妾也心安得了。”
又有几番依依不舍的说辞,车驾却是渐行渐远,直到看不到形影才各自去了各自的路上。
夏商回了府内正厅,坐在主位上从房门看到府门,在看到远方长街。
如今家院是大了,宅子也体面气派了,却总觉少了几分人气,冷清清的。
正巧和门外络绎不绝的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夫人刚走,夏商心里就有些空落落,也不知今后的日子要如何熬。
坐了不多时,夏商起身回了卧房。
屋里还残留秦怀柔的余温,不知是不是许久不曾感受,此刻让夏商觉得特别温暖、窝心。
秦怀柔的梳妆台上,胭脂水粉都放得妥妥当当,一丝不苟,铜镜擦得如镜面一样透光。这绝不是小月那丫鬟能做到的,一定是秦怀柔亲力亲为。
夏商到了妆台前,也不知做什么,就像过去多看两眼。只是不料这不经意地一眼,却让夏商发现了一张小纸条。
小纸条很不起眼,放在妆台的角落里,用一个闲置的水分盒子压着,露出一角。
看样子该是秦怀柔遗忘的物件。
打开一看,纸条上竟写着一首判词。
诗曰:“勒马持鞭直过来,半有忧危半有灾。恰似遭火焚烧屋,天降时雨荡成灰。”
见此诗,夏商眉头一皱,隐隐觉得不是好事,赶紧找来小月,问她可知这判词从何而来。
小月不懂诗中意,却知道是夫人从观音庙里求签求来的。
夏商又问:“你跟夫人去观音庙一共去了几次”
小月有些懵,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,吞吞吐吐地回答:“一一次。”
“之后夫人有做过什么奇怪的事情不”
小月想了想,摇摇头。
夏商轻轻松了口气,正要叫小月退下。不料小月眼睛一亮像是想起了什么,忙道:“之后夫人一人出去过几次,每一次都租来车驾,一次出去便是一天,也不要小月跟着。不知这算不算”
夏商眉头再一皱:“先退下吧,待我好生想一想。”
小月有些迷糊地走了,不知发生了什么事。
夏商留在屋中怔怔出神,看着纸条上的判词,其实也没什么不对,不过是观音庙中求签的解题之一。得到这首判词的求签者也不是秦怀柔一人,古来有之。
可夏商就觉得不是滋味。
思来想去,夏商决定窥一窥天机,看看夫人斋戒百日和这首判词有没有关系。
夏商摆盘爻算半日,终得卦象所引。
只道是“福祸病厄非天意,否极泰来累贤妻。”